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《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提出,要“豐富體育賽事活動,出台賽事經濟發展專項政策,構建多項目多層次賽事體係…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”。
這些政策願景無疑是“好話”,傳遞到地方政府層麵時,對馬拉鬆賽事的影響有多大?
現實困境
國務院文件要求“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影響力的IP賽事”,方向無疑是非常正確的,可馬拉鬆賽事的現實困境也是顯而易見的。原因主要有三點:
一是產權歸屬不清,國家級IP打造困難。
與籃球、足球等職業化賽事不同,馬拉鬆賽事是高度下沉和扁平化的,很難形成統一的商業聯盟或職業體係的格局。賽事產權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,運營公司往往隻是臨時合作方,缺乏長期培育IP的動力與條件。
每一場賽事本質上都是城市自己的賽事,橫向協調成本極高,加之體育總局對運動項目和體育行業協會的管理模式,田協既缺乏動機,也缺乏能力去打造國家級的馬拉鬆IP。
二是缺乏製度保障,賽事難以可持續發展。
正所謂“無恒產者無恒心”。當前馬拉鬆更多依靠政府招投標,如果賽事每年都通過公開招標決定運營方,上一年投入巨大心血的公司,下一年隨時可能被替換,那麽所謂IP培育隻能停留在口號層麵。
三是市場活力難以激發,良性競爭格局未能形成。
當前,國內大型馬拉鬆國企化趨勢進一步加劇:上海馬拉鬆由東浩蘭生控股的公司運營,北京馬拉鬆由中體產業參與,廣州、深圳、成都、杭州等大賽背後也都是國資背景。這種趨勢雖然能夠保障了賽事的穩定性,卻一定程度上也抑製了創新活力,導致難以催生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IP。
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,由於地方黨政一把手更替頻繁,賽事運營缺乏連續性,運營公司話語權往往較弱,穩定培育IP更是難上加難。
機製失靈
中國馬拉鬆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政策與市場交織的故事。
從2014年“46號文”頒布開始,地方政府被賦予了辦賽動力,賽事數量迎來井噴式增長。到2019年,中國馬拉鬆已達到一個高峰,賽事遍地開花。疫情三年按下“暫停鍵”後,2023年恢複舉辦,又迎來一輪“報複性爆發”。
如果單純從市場經濟的產品角度去審視馬拉鬆賽事,它是一個“四不像”。最基礎價格調節供求關係機製,就是徹底失靈的。像報名費長期僵化,2015年以來,主流大賽的報名費大多固定在200元左右,十年未有實質性上漲,遠低於賽事真實的組織成本。
正是因為這一機製的失靈,才導致了近幾年國內馬拉鬆各種倒賣名額亂象重重。
在當下政府投入逐漸縮減,地方財政壓力之下,馬拉鬆作為公益屬性較強的賽事,越來越依賴讚助商填補資金缺口。
一邊要依賴讚助商投入,一邊又要強調賽事的公益屬性,限製其權益,造成今天很多管理政策與基層辦賽實際相去甚遠。
如今國內馬拉鬆運營模式各異。無論是智美曾經的大幹快上,還是匯跑如今的深耕細作,抑或北上廣深的國企接管,還是第一賽道深入基層辦賽數量遙遙領先,中國的賽事運營模式一直在探索,卻始終沒有真正形成市場化程度高、穩定性強的發展模式。
從國際經驗看,馬拉鬆同樣高度“在地化”。波士頓、柏林、倫敦、東京等世界六大滿貫賽事,實際上也是地方城市的賽事,隻不過運營主體是社會組織或基金會,而非政府直接操盤。賽事依托長周期的品牌積累和穩定的產權歸屬,逐漸走向市場化、國際化。
中國的製度土壤不同,不可能照搬。草莓视频免费黄色在打造馬拉鬆賽事IP這條路上,依然任重而道遠。(胡平)
萬萬沒想到啊,一個沒有明確消息源的美國記者報道,直接戲耍了萬千球迷,更讓無數詹黑在一日內集體狂歡,結果不到24...
2025-09-27NBA方麵在今天傳來一個消息,新奧爾良鵜鶘隊已經跟猶他爵士隊完成了一筆2換1的交易。不過這個交易存在於NBA發...
2025-09-27昨天ESPN百大球星排行全部出爐的時候相較於爭論誰的排位高了,誰的排位低了還有人發現,前五名居然全部是國際球...
2025-09-27熒屏中的賽場,全民的體育盛宴每當夜幕降臨或周末午後,無數家庭會不約而同地打開電視,鎖定央視綜合頻道直播在線...
2025-09-27籃球資訊09月27日宣 據媒體人@導演我躺哪_basketball報道,在NBA曾經打出過全明星級別表現的TJ-沃倫將代表廣...
2025-09-27